老有所为看青岛 | 退休干部马玉宝:红色文化传播践行者
发布时间:2023-11-10 17:28 来源:中共青岛市委老干部局
老有所为看青岛
“同学们,看看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是手榴弹!”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围在一位老人身边兴奋地喊着,“对,这是我们部队早期的手榴弹模型,它有长长的木头手柄,以前我上战场的时候,用的就是这种手榴弹,大家看看咱们部队现在装备都改进了,这是手雷,是不是更先进了?”2023年国庆节,在胶州市小西庄村一处军旅文化展馆里,退休干部马玉宝正在给孩子们讲解军旅知识,而这处由10间农村平房改造而成的展馆,正是马玉宝自费30多万元一手创办的。400平米的展馆里不仅展出了军队英模画像和故事,还陈列着炮弹壳、模具枪、航母模型、战备包、教练手榴弹、作战手摇电话等近千类、上万件部队装备器材展品。今年国庆期间,这里接待参观人员超过280余人次,已成为胶州市一处重要的党史、军史、新中国发展史等内容的红色教育基地。
自建展馆守初心
马玉宝是一位参加过云南老山前线对越防御作战的老兵,戍边卫国17年,转业后一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出于心中对军旅文化的热爱和对红色文化传播的责任感,他把父母留下来的农村老宅腾空翻建,辟为军旅文化展馆。他的战友和朋友听说后,纷纷把收藏的红色老物件拿出来,支持他创办军旅文化展馆。为了丰富展馆内容,马玉宝奔赴国内各个城市走街串巷,只为多寻一些有价值的老物件。古玩市场、破旧老街、革命根据地……有红色痕迹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
开始时许多人不理解,纷纷劝他,办这个是政府的事,个人办不经济、不实惠、出力不讨好,是桩赔本的买卖。马玉宝却说,一个展馆就是一段历史,一个物件就是一段文化,历史需要缅怀,文化需要传承,要永远做红色文化无私守护和发扬光大的忠诚战士。展馆装饰、基础设施、画框、展板、文物购置都需要钱,他没有伸手问政府要一分补助,也没有到企业拉赞助,而是自掏腰包陆续投入30多万元,前后将近9年时间才将展馆逐步扩大完善。周一到周日,这里全天免费开放,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骄阳,只要有人来参观,马玉宝就认真细致地讲解展馆里的英模故事和军旅文化,步履从不停歇。
乐做红色宣讲员
2020年马玉宝被胶州市委宣传部评为“十佳红色志愿宣讲员”,2021年被表彰为青岛市“最美退役军人”。这些荣誉背后,是马玉宝日以继夜的努力与汗水。为了提升宣讲水平,马玉宝下足了功夫,不仅翻阅很多文献资料,还实地走访了一些老战士、老同志,革命前辈们的奋斗和牺牲是他讲好红色故事的源泉和动力。2022年以来,他紧贴现实生活,创作了群众喜闻乐见、展现新时代成就的宣讲作品50余篇。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马玉宝主动加入胶州市宣讲志愿者协会、红色文化宣讲团、“五老”宣讲团,经常应邀到机关、企业、学校宣讲授课,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让红色精神传播得更广、更远。
“讲得越久越是被前辈们的故事感动,越觉得自己肩负着重任,必须要把这些故事继续讲下去,把我们党的红色血脉一代代传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红色文化。”马玉宝说。现如今,胶州市中云教育集团、瑞华中学、市实验小学、大同小学等许多学校把他的军旅文化展馆当成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组织学生前来举办少先队队日、入队宣誓活动,节假日也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学习。许多机关、企业、村居等将这里作为党性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学习参观、重温入党宣誓、开展主题教育。
扩大队伍聚合力
为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宣讲影响力,马玉宝组织多名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了志愿宣讲服务队。在他的带动下,队员们各展所长,创作拍摄了多部反映家乡新貌的微电影、短视频、纪录片等。如,单志强拍摄的《辣椒红了》《扭起秧歌迎大庆》和邱耀才创作的纪录片《胶河》等,还有吴英民、汤淑敏等老同志倾情传承秧歌艺术,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讲活动。
在做好红色文化宣传的同时,马玉宝和伙伴们还经常参加退役军人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助力挖掘和培树退役军人典型,鼓励退役军人创业,积极为“荣军情”捐款,帮扶贫困老兵。马玉宝被胶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聘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员”。
回顾自己的成长道路,马玉宝感慨道,是党把自己从一个不懂事的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干部,现在虽然年龄大了,工作阅历丰富了,但对党的忠诚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