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9-09-27 13:35 来源:中共青岛市委老干部局

关于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的调研报告

青岛市李沧区委老干部局

 

今年8月份始,李沧区委老干部局集中1个半月时间在全区离退休干部中开展“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专题调研活动,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围绕改革开放40年从党和国家、从李沧区这两个层面所取得的振奋人心的显著成就谈感受、谈体会,围绕如何做好今后各方面工作提建议、说想法,并勉励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再立新功。

一、调研基本情况

我局面向各涉老科室制发专题通知作出全面部署,在副区级以上离退休干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成员、老干部协会会员、关工委“五老”、老年大学学员、老干部志愿服务队队员等涉老团体中展开调研。

一是座谈。各涉老团体组织离退休干部召开座谈会,引导老同志结合个人“参与、创造、见证、受益”的经历,谈今昔对比,说发展变化,抒自豪情怀,献诤言良策。

二是笔谈。组织有写作特长的老同志,通过撰写诗歌、征文、建言文章等形式,讲述身边故事,点赞发展变化,抒发切身感受,表达真诚愿望。同时,利用半年通报会、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成员培训班等活动,组织老同志撰写观点、建议。

三是访谈。结合中秋节前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进行“面对面、户户到”调研,特别是对行动不便的老同志进行深度访谈。

四是总结。收集汇总离退休干部发言的原始记录和调研座谈情况报告,从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分类梳理老同志的观点、建议,形成调研文章。

二、畅谈改革开放新成就

(一)党和国家层面

一是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40年前人们吃饱肚子就很满足了,现在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每个人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人们越来越自信,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笑逐颜开、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市场经济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必需品应有尽有,极大丰富、价格合理,想吃什么有什么、想穿什么有什么,不像改革开放以前买什么都困难,什么东西都紧缺还得要证、要票。现在吃穿富裕了,几乎家家都购买了家用小汽车。国家政府关爱老年人,每年都给退休人员涨养老金,老同志打心眼里感谢党、感谢政府。

二是政治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十分强烈。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拥护、认同越来越强了,平常听到的牢骚、抱怨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党中央带领人民大众实现的,是改革开放的果实,民心所向、国之强大,人们更加坚信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早日实现。

三是医疗水平不断完善。过去看病难、看病贵大有改进,人迈入中老年慢性病都来了,就得长期吃药,医改前只能到附近的一两个医院看病,医疗水平好的三甲医院根本去不了,实行医改、医保以后,医疗水平高的三甲医院均可看病,知名专家号网上就可以挂号,看病真的不难了,医药分开后,药品价格低了,给患者解决了大问题。

四是改革开放后交通非常便利。东、西、南、北四通八达,想去哪儿都方便。一出家门就是车站、地铁站,有七、八路车通往东、西、南、北,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免费乘车,想去哪儿都行,真是老有所乐。上班族可骑共享单车直达地铁站,甚至可以动动手机就预约专车接送,方便又快捷。

五是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设施更加完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助老大食堂等场所的建立解决了老年人吃饭的问题,解决了儿女的负担。公共活动体育设施及文化活动设施一应俱全,退休的老年人可根据喜好、特长进行到公园里散步、唱歌、跳舞、打太极拳、太极剑等各种健身活动,还可以到老年大学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圆自己的大学梦。

六是老旧小区的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政府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紧抓不懈,为小区安装探头、照明灯、拆除乱搭乱建、打造精品街道,给老百姓创造优美的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二)李沧区层面

一是成功举办青岛世园会,全面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在世园会筹办期间,李沧区委区政府围绕“拥湾枢纽、生态商都”发展定位和“一极两轴三区四带”战略布局,强力推进“迎办世园会、建设新李沧”三年大发展行动,成功开启和推进了大规划、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进程。2014年4月25日开园至10月25日闭园,为期183天的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涵盖 35个国际展园涉及五大洲37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了“五洲聚会、中华团圆”,大大提升了李沧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了李沧东部的飞速发展。

二是建设青岛国际院士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区委勇于创新,紧紧抓住人才和科技这两大改革创新的核心要素,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创新项目和创新型人才建设,构筑顶尖人才和高端产业集聚“高地”,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2016年6月,在李沧东部建立青岛国际院士港,面向全球招纳院士开展科学研究和产业成果转化。2018年,“支持青岛国际院士港建设”成功纳入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在青岛国际院士港效应的带动下,区委区政府全力在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上下功夫,构筑创新发展“18844”工作格局,加快由全市“第三方阵”进入“第一方阵”。

三是多彩教育谱新篇。结合李沧区外来学生多、个体差异大的现状,适时提出了“多彩教育”行动方案,确立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五年来,累计投入教育经费41.72亿元,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 15所,校舍面积比2011年增加1.5倍,现代化学校达到98%,公办和普惠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85%。在硬件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围绕品德优良、善于学习、体质健康的育人目标,培养和引进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特级教师及教学能手30余人,省市名校长7人,开设“多彩课堂”,培养多样兴趣爱好,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响应省教育厅普及游泳运动试点工作的号召,率先实施小学生免费普及游泳培训、户外生存训练等课程,设立专项资金800余万元,使全区学生掌握游泳健身、生存、救急的技能。

四是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矛盾出实招。李沧区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撤销了3所一级综合医院,成立了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资5.7亿元、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市三医于2014年7月正式启用,结束了李沧西部长期无大医院的历史。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出的“药品零差率销售”的管理办法的实施,2014年起,在5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便民药箱”,零差率销售30种以内常用药品,国家基本药品制度实现全覆盖,让利群众2000余万元。在推动老年人“健康护照”行动中,全区60岁以上老人实现“一对一”医疗服务关系;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由2010年44.6张增加到2017年的53张;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2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10家,“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

五是狠抓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率先在全市推进职业培训,组建李沧区职业培训联盟,有力提升了就业质量。在加大政策扶持的基础下,以高校毕业生、回迁安置居民为重点,因地制宜,设立“去产能”企业分流职工就业创业孵化中心等措施;同时着眼于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支撑,以大病医疗救助、特殊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为依托的全方位、多层次救助体系,注重扶贫、扶志及扶智的“立体救助”,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5亿元,做到应保尽保。此外,成功破解历史遗留“房产证办理难”问题,开展了集中攻关行动,把已入住未办证项目作为区政府重点事项予以落实解决,铁路青岛北站安置区等十个项目的11280户居民的房产证办理问题得到解决;成枣山家园等14个项目不动产权证首次登记,惠及群众13890户,办证量占全市的94%。

六是探索社会治理模式,稳步推进宜心李沧建设。实施社区“四化”建设,探索构建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务委员会、社区社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社区服务站为组织主体,以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和共建联席会议为载体的“6+2”社区共建模式,社区治理模式初见成效。针对城区乱搭乱建、环境卫生、管理秩序等环境问题,建立了“1122”城管进社区工作模式,推动了社会治理观念和模式的转变,降低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本。同时实施文化惠民举措,开展“悦读•悦心”全民阅读社区行,不断提升社区居民阅读水平。着力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品质,在全市率先建立区、街、居三级购买服务机制,共购买了6个区级项目和30个街道(社区)级项目;率先建立“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制定《李沧区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协商程序的六个环节,广泛推行社区公约,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由“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

七是奋力打造山东半岛第一商圈。随着地铁3号线和2号线的先后开通运营,使李沧率先跨入了地铁时代,也为李村商圈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维客广场周边核心商务区,主要以维客、利客来、北方国贸、伟东·乐客城、银座和谐广场、百通大厦、苏宁半岛总部和书院路地下商业街等,作为现代商贸服务业载体,通过天桥和地铁通道,把维客广场周围五个地块里的大商厦相互链接,实现地面、地下和空中的立体扩容,整合为一个有机的大规模现代商业服务设施群体,李村商圈中人均拥有的商业面积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使李村商圈成为以“时尚消费、购物天堂、国际街区、财富基地、休闲乐园”为主题内涵的新时代商圈。

三、为发展建言献策

(一)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一要充分发挥各级人才领导小组的参谋作用。要进一步健全机制, 发挥好参谋助手、组织协调、督促落实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形成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工作局面。提高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形成组织、人社发挥主导作用,其他各部门积极协同配合的人才工作机制。二要继续加强平台建设。搭建人才平台就是为企业发展和人才成长提供支持和保障,通过掌握需求及时补充各类人才,探索为企业人才服务的措施办法,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需求、管理需求等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发现和吸收外来人才,同时也要结合我区产业布局、园区规划等情况,挖掘和培养本土科技人才,直接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以人才的集聚带动产业的集聚。三要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着重人才创新能力、专业水平的提升。对于人才引进的相关规定、扶持政策等,要加强宣传,既让企业知晓,又让我们所需的高技术人才及时享受到政策福利,共同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四要加强与企业的对接与沟通。解决好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人才需求、引进及培养、使用问题,对重点企业实行“零距离”沟通、“点对点”服务,实现人才工作服务“无缝对接”。要依托各类企业和科研院所,切实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基本需求,提高人才引进的针对性、持续性。五要重视老科技人才作用发挥。过去评选职称唯学历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部分懂技术、专业素质过硬人员的成长。要积极搭建平台,将过去我区大型企业中老专家组织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挥余热,为李沧区建设发展奉献力量,进一步壮大我区人才队伍。六要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对引进的人才优先帮助协调解决其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医疗保健等内容,可以考虑建立专家公寓,提供一个较好的住宿条件,加大对国内外人才的吸引力度,积极打造拴心留人的好坏境。

(二)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前说的老干部是离休干部,现在加上了退休干部,总体来说就是要老干部适应新形势、发挥正能量。在政治上加强引导、坚定政治立场,在作用发挥上,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服务社会、贡献他人。因此要在这些方面多做考虑,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对老干部如何进行管理服务。同时,亲情管理也不能忽视,也要将其纳入到管理体系中。对于老干部和普通老人的管理关系要通盘考虑,如何把老年人、老干部协会等资源整合、协调、利用,在构建全面、妥善的管理体系上要详细考虑。可以通过先试点的方式,从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保证老干部们身体健康、身心愉快,又要通过组织活动让他们精神富足、安度晚年。

(三)教育问题主要是家庭教育问题。过去对家庭教育不是很重视,现今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毕竟是涉及到下一代的问题,这不单是教育部门的问题,也是党委、政府的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衔接值得研究,建议:一要解放孩子给孩子以自由,不要总让孩子为升学加分疲于学习多样课程。二要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中学会自立、体现自身价值。三要让孩子名礼仪、知感恩,知道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爱戴他人,让下一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四)关于养老问题的意见建议。老同志认为养老问题的总要求就是让老人有尊严的安享晚年,不留遗憾的离开,建议:一是养老模式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所以要多多探索居家养老的形式。二是要办好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助老大食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助老大食堂等涉老场所应得到更快发展,让更多老人受益。三是养老的服务水平和能力需更进一步提高,包括加强人员培训、文化养老、心理保健等方面,以满足养老需求。四要发挥社会力量搞好养老产业,更好的发挥企业的作用,政府要尽量保证企业的需求,如企业有建设养老社区的需求,过剩的商品房可否转为养老使用,更多元满足人们各方面要求,要是财力投入能加大更好。五是建议以独立小区为单位进行管理,充分发挥物业管理部门的作用,增加相应职能,共同担当起养老的职能,他们有人力也有钱,共同解决养老问题。

(五)关于生态建设问题。要多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首先是注重山体保护,以李沧区为例,辖区山体多,这是优势,因此要保护好山体,不在山上开发建设过度,像青岛的浮山一样,规定保护山体的红线,适当保护;其次是河流,李沧河流建设比较好,像李村河建设在全青岛市都属于水平较高的,但河道两边房屋不是很美观,从长远来看,把河道两边的房子拆掉,搞好绿化,城区面貌会更加美好。

(六)关于基层文化养老情况的意见建议。一要加强各类文化融合,营造多元、多样、丰富的文化养老氛围。要将学校文化、儿童文化、老年文化、企业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结合起来,将各类群体有机融合,调动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例如举办养生沙龙等“微文化”活动,并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善于运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推广出去,既能让群众参与进来,又能将活动宣传出去,形成双向良性互动,这对提升居民文化素质大有裨益。要善于与社会优秀组织、社会文化团体联合,撬动各类社会资源,通过与专业性社会团体举行比赛、开展活动等多种途径挖掘文化能人,提高、活跃、满足居民的各类文化需求,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示范、带动、传播作用,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内涵,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二是坚持需求导向,开展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要根据社区居民的新特点、新要求、新需要,在充分了解民意的基础上,多开展呼声高、辐射广、影响大的活动。以民俗节日、重大节庆日和重大活动为载体,确定群众文化活动主题,开展相关活动,吸引群众走出家庭,进入社区,融入社会,增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参与度。举办有影响力、参与性强的演、展、赛活动,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向更高层次、更高领域、更多种类发展。要更加重视居民阅读问题,目前我国大力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各地举办诗词大赛、成语大赛、读书会等,对于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十分重要。可通过联系高校或专业作家推荐大学生读书单、居民书单、老年书单、儿童书单或组织迷你读书会、经典阅读分享、推荐一本书等文化智力活动,提高居民阅读量,推广深度文化、个性化文化,活跃并创新基层文化活动内容,扩大并优化活动方式和种类,从而提高民众基本文化素养,这也是基层文化养老的应有之义。三要加强人文关怀,提升文化养老活动温度。在社区层面,除了亲情,邻里之间的关心、关爱也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鳏寡孤独家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年人对精神文化及人文关怀有了更高的期待和需求,要充分发挥好“邻里节”的带动作用,增强组织关心,编织“关怀网”,鼓励居民互相常走动、常照看,助推社区和谐稳定。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文化骨干的培养,提升文化骨干的综合素质,创造让优秀的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营造文化技术人才充分展示才能的良好环境。要利用好各类人才资源,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发挥文化骨干的引领作用,培育群众性文体队伍,如杂耍、戏曲、剪纸等,让“闲下来”的老人“乐起来”,带动更多人参与,促进文化活动的繁荣。

(七)关于“医养结合”的意见建议。一要做好养老事业要坚持居家与机构、医疗与养老的互动发展。政策方面应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规划。“医养结合”的规划和落实需要多部门协调推进和共同管理,各部门要打破相互之间结构、组织、财务等方面的壁垒,进一步推动医疗、养老、社区三部分的联动和衔接。政府还应提供价格指导,让老年人在养老机构能住得起、住得下、住得好。政府方面要科学引导,积极有为。相对于对基础教育的投资来说,对养老场所设施的投入少一些,要加大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在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功能审批限制方面力争有所突破,降低二级医院的设立门槛。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养老工作合力。措施方面要建立大数据,推动完善“数字化养老”事业健康发展。要积极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数据库,探索并推进数字化平台远程医疗服务,使“医养结合”数据化、信息化。二要做好养老事业要坚持全方位、多元化,做到“医、养、康、护”相结合。要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兴办“养老社区”,鼓励发展“公办民营”型养老机构,充分结合“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的优势。推广社区嵌入式养老、探索“养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养老等新型办院模式。政府应简化对康复医院、护理院等紧缺型医疗机构的审批手续,鼓励建立临终关怀医院、老年病医院等特色养老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并鼓励医院周围地段优先建立养老机构,做到“医养结合”便民利民。鼓励和引导养老机构和现有医疗机构进行协议合作,可通过开通预约挂号、转诊等绿色服务通道,设立签约医生、开设家庭病床等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基础医疗保障。将“医养结合”与居家养老相结合,建立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引进社会组织提供紧急呼叫、远程问诊、家政预约、健康管理、物品代购等适合老年人的颐养服务项目。三要做好养老事业要注重培养专业人员,不断发展壮大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应提高养老“软实力”,积极开展劳动者技能培训,培养医疗卫生人才、专业护理人才以及经营管理人才,使“医养结合”得到技术和体制两方面的保障。组织执业医师的流动巡诊,重点对养老院的老人进行定期检查,为医生和老人之间架好“到院诊疗”和“远程诊疗”的桥梁。政府要注意在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方面作出努力和引导,使他们得到尊重,增强职业幸福感。针对服务人员招不进、留不住等问题,建议适当采取公益性岗位或劳务派遣等形式加以改善。

四、李沧区改革开放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谋发展,为实现宜业宜居宜身宜心的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区的奋斗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谱写了壮丽新篇章。成绩令人鼓舞,经验弥足珍贵。

(一)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城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政治和社会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逐步实现传统生产功能区向现代服务功能区、工业大区向生态新区、由过路交通向交通枢纽、由城乡结合部向花园式中心城区的转变。四十年的巨大变化,四十年的辉煌成就,究其因,是李沧历届区委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全面领导的结果。实践证明,改革发展的历史,也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历史。只有牢牢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根本原则,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四个服从”,才能在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走出一条新道路,干出一番新事业。

(二)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确保实现李沧追赶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一直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机构改革等各项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稳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使全区经济社会不断取得新成绩。实践证明,未来要实现李沧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好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破除影响和阻碍发展的思想障碍,善于总结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不断指导工作,推动事业发展。

(三)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实践中,全区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区位交通、自然禀赋、商贸繁荣的优势,科学把握李沧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从实施“一个开发、三个改造”方针开发建设东部新城区,到“两区一心”战略、“一极二轴三区四带”战略布局,再到如今构筑创新发展“18844”工作格局,不断推动李沧转型升级。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区委区政府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李沧实际紧密结合的结果,是全区上下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结果。形势任务要求,未来李沧的发展,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挑战新问题,必须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以“直面问题、排出万难”的精神破难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抓落实,以“无中生有、始终顶尖”的高标准领发展,奋力书写当代李沧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敢于担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发展的主体,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李沧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不懈地具体关注民生、具体听取民意、具体联系群众、具体解决问题,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实践证明,李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区委区政府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让人民群众检验发展成果。

(五)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李沧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改革驱动创新,敢于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的桎梏,从农村扩展到城市、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改革、构筑全方位的开放格局、顺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机构改革无不是开拓创新的集中体现。回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次的重大跨越都镌刻着创新的烙印。可以说,李沧的发展如果没有敢于开拓创新,没有根据时代变化的不断创新,就不可能打造出青岛国际院士港等一批创新发展平台,就很难实现新的增长和高质量的发展。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所以未来的李沧,更应该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永动机,才能不断开辟新境界、战胜新挑战、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