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推动新时期老干部文化建设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9-08-16 13:44 来源:中共青岛市委老干部局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推动新时期老干部文化建设创新发展

青岛市委老干部局 王秀芳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建设和文化作用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老干部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随着老干部工作转型和老干部队伍主体更替,已经站在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上,老干部文化建设内涵越来越厚重,广大老干部实现文化养老的需求日益增长,必须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推动新时期老干部工作可持续发展。

    一、过去五年老干部文化建设工作成就

近十年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市老干部文化建设围绕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围绕广大退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致力于意识形态引领、核心价值观培育、老干部精神养成,致力于文化观念转变、文化品牌创建、文化载体创新,经历了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践的过程,无论是从理论高度还是从实践的角度高度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市老干部文化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形成了具有青岛特色的老干部文化建设新格局。

确立老干部核心价值观。五年来,我们立足于老干部文化立场、文化取向和文化选择,深入开展老干部精神大讨论,提炼形成了“忠诚、责任、尚德、愉悦”的老干部核心价值观,通过举办突出时代命题的多层面的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老干部文化建设全过程,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凸显了传播正声、弘扬正气、引领风尚的老干部文化特色。

确立老干部文化建设总体思路。出台了《关于加强老干部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确立了老干部文化建设总体思路: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把握精髓,铸造老干部精神;以开展主题活动为主线,展示形象,唱响主旋律;以搭建文化平台为载体,融入社会,弘扬正能量;以塑造文化品牌为动力,打造精品,突出引领效应;以整合文化资源为保障,完善机制,推进老干部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经过五年多的实践,基本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发展方向由盲目、无序、滞后,实现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有方向;二是文化内涵由片面的、模糊的、狭隘的,实现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先进文化突出;三是方式方法由封闭的自娱自乐到开门办活动,融入社会,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提出适应美好生活的健康理念。近年来,我们提出老干部工作要实现“一个目标、四大健康”的工作理念,一个目标:就是让老干部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四大健康:就是思想健康、精神健康、生活健康、身体健康,思想健康就是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精神健康是厚德载物、心胸开阔,生活健康是情趣高雅、舒心愉悦,身体健康是强壮体魄、延年益寿,“四大健康”中,思想健康是统帅,精神健康是核心,生活健康是保障,身体健康是基础。这些都是与十九大精神相适应、相吻合的。

创新文化建设文化养老方式。充分发挥老干部政治、经验、威望、时空和亲情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老干部中的良好资源,最大限度地展现老同志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弘扬社会正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干部文化建设在繁荣群众文化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真正实现政治养老与科学养老、文化养老与健康养老的有机融合。

——以主题活动强化实践引领。五年来,全市老干部系统以永远忠于党、红色旋律、同心共筑中国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文艺汇演、合唱音乐会、书画摄影展、演讲征文、诗文诵读等各类文化活动800余项,8万多名离退休干部中参与各类文化活动者达40%,在老年群体中树立了精神旗帜,展现了别样风;组织文艺小分队赴农村、社区、军营、养老院、社会福利院,开展“颂党情,心连心”文艺演出70多场次,观众达5万多人次这些活动突出时代发展的鲜明主题,彰显了老干部队伍政治风范,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赞誉。

——以阵地建设聚集文化人气。包括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两大龙头阵地。目前,各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全部纳入公益类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划入公益类事单位。老年教育方面,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级老年大学、老年学校3012所,街道、镇办学率达到100%,社区、行政村办学率达43.5%,在校学员达19.7万人,占全市老龄人口的13.7%,市、区(市)、街道(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办学网络日趋完善,在老干部文化建设文化养老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老干部活动方面,按照“四就近”的原则,整合地域、交通、资源和人才优势,在全市集中设立了140处老干部学习活动基地,编印了《老干部学习活动服务手册》;全市共建立起2300多个老干部老年人动站点,以老干部为骨干的2万多支文化艺术团队,给广大老年人的文化养老、快乐养老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以品牌建设凝聚精神力量。五年来,我市精心打造了“惠风”系列文化品牌,包括老干部工作“惠风”、老年大学“智泉”、老干部活动“悦源”和“艺林红叶”、关心下一代“情铸未来”等,李沧区“敬爱致恭”、城阳区“党情阳光”、黄岛区“桑榆春风”、胶州市“一村一品”、平度市“红山枣大舞台”等品牌作为区市文化建设的典型代表,共同铸造了全市老干部文化建设立体化品牌,凝聚了老干部建设文化养老的精神力量。

——以典型示范引领文化发展。五年来,全市老干部文化建设工程结出累累硕果,共举办了六届老干部艺术节,表彰文艺表演类、书画摄影类、健身体育类等各类奖项5000余个;举办“老干部文化建设年”编印《老干部文化建设手册》,制作了老干部文化建设专题片,省委老干部局在我市召开了全省离退休干部养老经验交流现场会。五年来,连续三年开展了全市十佳老干部文化团队、十佳老干部特色活动、十佳老干部文化骨干等“三个十佳”文化典型评选活动,共评出文化典型130个;连续三年共创建街道和社区级广场文化示范点68个;2017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文化建设文化养老示范区市创建活动”,李沧区、平度市被评为首批示范区市,并在平度市召开了现场经验交流会,从深度和广度上使我市的老干部文化建设文化养老得到进一步拓展。

——以打造精品提升文化品味。五年来,以市老干部艺术团为主力的各级老干部文化团队共参加了七届全省老干部艺术节及全国和省市的其他综合性文化活动,编创精品节目50余个,拿到大奖30余个。纪念建党95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综合性文艺演出,平度市抗战音乐剧《红山枣》等,都是老干部文化建设的精品力作。在提升老干部文化质量和文化品味的同时,提升了社会影响力,成为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亮丽风景线。

——以平台建设融入群众文化。搭建平台,设计载体,引导老干部文化建设植根于社会文化实践。搭建传统文化大戏台,发挥传承保护功能。培训传统文化骨干3000余人,挖掘组建剪纸、秧歌、茂腔、八角鼓等基层文艺社团80多个,创作富有地方特色的节目260多个,五年来为群众送戏演出150多场。搭建群众文化大舞台,发挥示范带动功能。以广场文化为主阵地,着力打造小而精、短平快、接地气的文化快餐,深受群众欢迎;以海洋节、啤酒节等国际性节会以及萝卜会、糖球会等民俗节庆为平台,全市23000多名离退休干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320余项。搭建思想道德大讲台,发挥引导提升功能。以“关心下一代大讲堂” “文化知识每月一讲”、“老干部宣讲团”等为平台,作报告18000多场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搭建网络文化大平台,发挥舆论引领功能。举办新媒体知识培训50多期,近万名老干部受益;建立网上党建平台,浏览量近200万次。开通全省第一个市级老干部“岛城·退休微生活”微信公众平台,关注量达数万人次,推送信息5000余条。“四个平台、四种功能”是综合利用公共文化资源,提升为老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又一实践创新,助力老干部文化建设和党的文化事业发展

二、今后一个时期老干部文化建设思路

老干部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要站在宏观的角度,立足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逐步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把握退休干部群体的人文特点和现实需求,研究解决在文化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报告提出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退休干部群体的美好生活需要涵盖方方面面,是全社会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是骨干带动、是引领示范,有着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1、美好生活目标与健康理念滞后的矛盾。前面所说的“一个目标、四大健康”的理念,完全符合十九大精神,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质内涵,符合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但是当今人们对健康的概念大多还停留在身体健康这个相对较低的目标层面,相信随着两个百年目标的逐步实现,对其他三个健康的认识会不断提高。“一个目标、四大健康”实现的过程,就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矛盾的过程,要立足于这个基本研判,全方位抓好老干部文化建设文化养老工作。

2、退休干部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文化资源不能同步的矛盾。建国之后参加工作的退休干部群体既积绽了传统文化的浸润,又接受了现代文化的熏陶,对政治文化、革命文化具有较深刻的见解,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政治素养以及精神需求等特点,具有特殊的人文特点和特殊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这里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先天不足与拔苗助长的问题老干部群体普遍存在政治意识强积极性高但文化素养和技能先天不足的问题,需要下大力气对一些有潜力有热情有精力的骨干群体进行持续培训,使之具有一定的文艺技能,再层层培训,而不是良莠不齐、拔苗助长。二是认识不到位与单打独斗的问题。目前,老干部文化建设尚未引起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对老干部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好像只有老干部部门在单打独斗。三是政策扶持不力与资金严重缺失的问题。文化说到底是烧钱的问题。阵地建设、文化活动、教育培训、设施相适应等等,都必须靠政策、靠资金保障。以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为例,作为老干部文化唯一的两个场所,可以说多年来为政府承担了终身教育的任务,但是其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与中小学校(目前全市2230所大中小学校)的现代化设施相差甚远,更不用说满足老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了。对这些问题,理应引起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和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在阵地建设方面,主要抓住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两个龙头阵地的作用,按照中办发3号、鲁办发37号和青办发13号“三个文件”的要求,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当、方便实用的原则,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服务平台,抓好巩固完善,抓好辐射带动,推进文化建设文化养老示范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3、干部退休适应期平稳过度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矛盾。可以说,人的一生工作时期是在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而享受美好生活是退休后的唯一需求。目前,受社会文明程度、社会养老机制和社会文化资源的影响,干部退休后,工作压力突然消失、作息时间改变、人际关系变化、子女不在身边孤独寂寞等原因,导致怅然若失、手足无措,心理失调。能否平稳健康地过渡,取决于个人、家庭、政策、单位和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因素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运转机制,帮助退休雨意实现角色的转变、心理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渐适应退休生活。从文化举措来看,要从“六个老有”入手。包括:推行干部退休后到居住地报到制度,赠送“退休大礼包(问候电话、倡议书、《退休生活指南》),实现单位社区无缝衔接,满足老有所养需求;发展“智慧养老”,关注空巢老干部的精神慰藉(退休干部有一大特点,独生子女家庭多),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和居家紧急呼救系统,满足老有所医需求;推动完善社会养老体系,研究制定退休干部进养老院优惠政策,满足老有所安需求;按照“四就近”原则建立全覆盖的文化养老20分钟服务圈,满足老有所乐需求;制定可持续的教育培训制度(重点与普及的问题),满足老有所学需求;搭建平台,服务社会,发挥老干部优势,满足老有所为需求,等等,通过上述措施,吸引广大老干部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达到学有场所、乐有舞台、为有平台、养有制度、安有保障,既是帮助退休干部过渡适应期的现实需要,又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关键所在,确保退休干部政治坚定、精神愉悦,身体健康、生活美好。

(二)把握时代发展脉搏,解决老干部文化建设如何跟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要求的问题

文化承载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领域大平台,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推进新时代老干部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内涵,突出主题,强化实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效应”

一要建设老干部文化体系,作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要建设文化体系。努力在5-10年内,围绕老干部文化与老年文化在学识基础、思想认同、精神需求、社会作用等不同方面的区别,构筑一整套适合退休干部群体人文特点和美好生活需求的文化体系。当前,从全国老干部工作来看,老干部局服务的老干部群体的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被老年群体所挤占,主要体现在老干部局职能范围内的老年大学和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最为突出,本该属于老干部参加学习的场所却难以报上名。相信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这个问题会逐步得到理顺。

二要突出政治文化和现实题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是必须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要将老干部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政治文化,广泛宣传“忠诚、责任、尚德、愉悦”的老干部核心价值观,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组织老干部文艺人才,紧扣时代主题,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树三讲去三俗),创作一些既突出时代性和政治性、又使老干部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打造经得起政治考验、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社会评述的精品力作,凸显老干部的政治文化特质。

三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几年前我们就提出要在推进老干部文化建设文化养老过程中,实现三个转变、三个结合。一是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把自发的、分散的文化活动与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二是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把自娱自乐、自我欣赏与融入社会、示范带动结合起来;三是由单一功能向多元效能转变,把单纯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与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结合起来组织专家重新改编,赋予现代文化和现实题材元素,潜移默化、滋养人心,提升它的政治生命力和现代艺术感染力,由自我欣赏变为大家共享,并形成示范带动

把握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这个总体要求,解决老干部文化建设转型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是老干部的思想转型的瓶颈。很多老干部觉得退休了就该彻底回归家庭了,心理上开始封闭,思想上开始僵化,身体上开始庸懒,生活上开始围着柴米油盐转。要采取多种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干部退休后继续保持思想常青,保持与时俱进,积极融入社会,通过参加各类文化活动,愉悦身心,促进心理健康和心态健康,提升文化养老水平,实现“六个老有”。

二是文化阵地转型的瓶颈。老年大学主要立足于学习。随着国家的统一规划,由目前的一把抓逐渐向专门服务于老干部学习转型。根据老干部群体的知识水平和文化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和教材,实现向老干部教育规范化发展。老干部活动中心主要立足于文化活动,积极争取加大资金投入,围绕老干部“四大健康”的目标,健全活动设施,拓展活动场所,增加健康养生、现代网吧、艺术培育、大型舞台等高端设施,力求环境美、设施全、功能强,使活动中心进得来、留得住、人气旺。大学、中心这两驾马车科学运作、同向发力,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和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其向文体活动的展演平台、工作骨干的培训基地、文化养老的示范引擎发展,老干部文化建设必将成为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三是文化队伍的转型的瓶颈。老干部文化团队要处理好点和面两个方面,处理好对外展示与自娱自乐的关系。要围绕形势任务的要求,培养几支相对年经、相对专业、精力充沛的队伍,随时拉得出去、树得起来;要改变两种情况:一是过去那种一个节目演几年,让人审美疲劳的情况;二是一支队伍中水平参差不齐,年龄差异过大,思想不统一的情况。要下大力气改变,队伍上进行优化整合,文化产品上不断创新精品,能体现新文化、新使命、新要求,能代表老干部工作成果和整体形象,引领老年群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体验快乐、丰富精神、提升境界